2019年全国两会财税热点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宣布了近两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大单。
1、增值税降税率
第一,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
第二,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第三,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第一,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
第二,稳定现行征缴方式,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
第三,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减税降费
(1)让小微企业有明显减税降费感受: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加力扩围,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提高等多个方面。
(2)落实新个税法,使符合减税政策的约8000万纳税人应享尽享。
(3)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 为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之前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
(4)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就业优先”的具体体现,通过税收政策,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
(5) 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 支持养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第一,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
第二,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第三,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5、向增长和征管要空间,承受更高的赤字率,开源节流。
第一,中央层面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收回长期沉淀资金。
第二,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
第三,向经济增长要空间 减税降费意味着释放市场活力,企业轻装上阵,拉动经济增长,税基会扩大,税收收入实现增长。这也是著名的拉弗曲线的关键要义。
4、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现状和措施
(一)当前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点剖析房地产泡沫风险、股票市场大幅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以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
(1)房地产泡沫风险:杠杠过高;通货膨胀;国内外流动性波动。
(2)股市风险:中国股市的主要风险体现为杠杆化、期现联动以及金融行业联动特征。
(3)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风险: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甚至可能在未来一年间加息3-4次,而中国央行至少不会显著收紧货币政策,因此中美利差继续收窄将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面临贬值压力。
(4)互联网金融风险:客户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出现了多起经营者“卷款跑路”事件;信用体系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不健全等。信息中介冒进信用中介,监管底线屡被突破。金融风险蔓延已跨区域、跨市场、跨业态。诸多金融创新已经失控。项目逾期距坏账仅一步之遥。
(5)中国债券市场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债务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首先,经济增长放缓加剧了企业债务问题。其次,地方债务是中国可能爆发金融风险点之一。再次,美元走强加剧了债务违约风险。最后,权责利划分难、缺乏法律保护加大了PPP投资风险。
(二)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数据采集和共享平台
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已被许多国家证明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一步,就中国目前的监管协调情况来看,央行需要在数据共享上做出更多的努力,信息收集与共享需要从法律层面消除障碍。企业部门的外汇风险披露、企业和家庭债务规模、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风险、更精细、及时的统计监测数据、各类交易数据等信息应当在各监管部门之间实现共享。
(2)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分析
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应收集更详细的信息,并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加强各种风险的关联性分析。压力测试可以作为早期预警机制,网络分析可以用来模拟金融系统之间的关联性。
(3)建立更好的协调制度安排
中国当前“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制度有一定的优势。每个监管机构能够专注于各自的领域,做到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一一对应。同时还能避免监管权力的过度集中。需要建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这种协调机制能够确保各个监管机构的目标一致,有效降低风险,使协同效应得以实现,避免内部冲突。因此,成功解决系统性风险关键在于监管机构间的合作。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加强政策协调,消除监管空白,尤其是在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