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从业资格 > 会计从业资格 > 会计基础 > 会计证考试辅导: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证考试辅导: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发布时间:2010-06-16 19:31  来源:会计基础 查看:打印  关闭
银行招聘网(www.yinhangzhaopin.com)温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联系、无需任何条件、工作地点不限”,收取服装费、押金、报名费等各种费用的信息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十三项。这些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手续齐备、资料可靠。
  (二)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核算,使各企业的会计信息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便于比较、分析、汇总,从而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一贯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不同,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便于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尽可能使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
  (四)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用,因此,会计信息必须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用。这就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关联,只有相关的会计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
  (五)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业务的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使用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整理并提供会计信息。及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事项的帐务处理应当在当期内进行,不得拖延;二是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会计期末按规定的日期报送有关部门。
  (六)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简明、易懂,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准确地掌握和运用。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确定企业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发一种方法。凡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实际发生而应当属于该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该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是不属于该会计期间实际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该期收到或付出,也不能作为该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对于收入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原则,判断收入是否实现,主要看是否已经完成销售过程,劳务是否已经提供,并已取得收款的权利,收入就算实现,而不管是否已经收到货款。对于费用的确认应以发生为原则,判断费用是否发生,主要看与其相关的收入是否已经实现,费用应与收入相配比。如果某项收入已经实现,那么与之相关的费用就已经发生,而不管这项费用是否已经付出。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与之相关的费用。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完全按照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基础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八)配比性原则
  配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配比性原则是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因果关系,将同一会计期间取得的收入与为取得此收入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相配合、相比较,以确定该会计期间的净损益。
  (九)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而应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就是企业的资产及收益项目不可高估,负债及费用不可低列,使所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亏情况是留有余地的、稳健的,以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
  (十)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亦称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是指各项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资产计价的重要原则,它强调按照实际的成本(历史成本)对资产进行计量。资产的帐面价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对于因技术进步、市场供求变化、财产老化等原因造成的财产减值,应当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正确地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正确地核算当期损益的重要前提。
  (十二)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于影响经营决策的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分项单独反映;对于次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合并反映。这样有利于抓住那些对企业经济发展和制定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关键性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吻合的业务或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未满以前,从法律形式上讲,其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控制,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己的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保证了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编辑推荐:

热评话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