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从业资格 > 会计从业资格 > 会计基础 > 2010年初级电算化预习:会计电算化概述(2)

2010年初级电算化预习:会计电算化概述(2)

发布时间:2010-06-16 19:41  来源:会计基础 查看:打印  关闭
银行招聘网(www.yinhangzhaopin.com)温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联系、无需任何条件、工作地点不限”,收取服装费、押金、报名费等各种费用的信息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

  (3)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其次,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

  (2) 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

  (3) 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再次,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均收到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后,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到会计学的理论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四、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要使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开始便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全国和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的综合管理。即,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宏观管理的基本任务是:(1)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2)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进行监督;(3)加强会计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4)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和领导,引导基层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5)组织和管理电算化人才培训工作。

  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五、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就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简单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步阶段(也称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年)、有组织有计划的稳定发展阶段(1987~1996年)和竞争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今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将形成两种趋势:高管理层次、业务复杂的大型企业依靠具有雄厚技术力量的专业会计软件公司,进行高水平会计信息系统的定点开发,以满足其独特管理方法的会计要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在成熟的会计核算软件市场,选择操作简便、售后服务量小、专业化特点强、扩充余地大的会计软件包,逐步扩展电算化范围、满足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要求。

  编辑特别推荐:

  

  

  

  

课程:   交流:  考模:

分享到:

热评话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