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与货币学派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模型中,资产由货币和债券两部分组成,而模型中的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政策的传导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影响利率水平,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最后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即:
货币政策工具→M↑→r↓→I↑→E↑→Y↑
其中r是利率,M是货币供应量,I是投资,E是总支出,Y是收入。
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这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所反映的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③利率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
④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这个传导机制可能有两个障碍,一是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陷阱”(I。iquidity Trap),即当利率下降到某一限度以后,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无限增大的货币投机需求吸收掉,从而不可能发生资产结构的调整;二是可能出现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的现象,即利率降低对投资支出没有效应,从而利率下降并不能有效地刺激投资。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加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他们认为货币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资产,它是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内的所有资产的替代物,因此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进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使银行贷款增加、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即
货币政策工具→M→E→Y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种学派的侧重点不一样,牵涉到的市场及传导机制也不一样,因此采用何种学派的思想将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及其执行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