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原则
1、体现工作重点转移原则
2、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3、注重灵活性原则
4、坚持系统安全性原则
二、电算化岗位的划分
(一)岗位划分的总体思路
会计电算化后的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
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
(二)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具体设置
电算化会计设立如下岗位: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7、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负责各种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一)电算主管人员责任制
1、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会计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的考核制度,负责对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和工作实绩提出任免意见。
3、负责计算机输出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建立电算化系统各种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制度,并监督执行。
5、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提出单位会计工作的改进意见。
6、负责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分工及授权工作。
(二)软件操作人员责任制
1、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计算机和会计软件的操作。
2、数据输入操作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审核记账员复核记账。
3、离开工作岗位,应执行命令退出软件,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4、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并妥善保管。
5、注意安全保密,保管好自己的口令,定期更换自己的密码。不得越权操作与自己岗位无关的模块。
6、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审核记账人员责任制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对不符合填制要求的原始凭证,退回当事人修改或不予报销。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给各有关人员更正修改后,再进行审核。
3、对操作员输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对审核无误的凭证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
4、负责凭证的审核工作,包括各类代码的合法性,摘要的规范性,会计科目和会计数据的正确性,附件的完整性。
5、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输出的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6、审核记账人员不得兼任出纳工作。
7、结账前,检查输入的记账凭证是否已全部登记账簿,已审核签字的记账凭证是否全部记账。
(四)电算维护员的责任
1、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2、定期检查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
3、负责电算化系统升级换版的调试工作。
4、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变动或运行中发现错误时,负责电算化系统的维护。
5、因会计制度变化等原因会计软件不满足单位需要时,与软件开发单位人员或会计软件售后服务人员及时联系,进行软件版本升级。
(五)会计档案资料保管人员责任制
1、按会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行使职权。
2、负责本系统各类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账簿、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
3、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出借。
4、按规定期限,向各类电算化岗位人员催交各种有关的软盘资料和账表、凭证等会计档案资料。
(六)电算审查员责任制
1、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
2、审核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是否合理。
3、发现系统问题或隐患,应及时向会计主管反映,提出处理意见。
(七)数据分析人员责任制
1、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
2、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负责制定会计资料和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和分析时间。
3、根据输出的会计报表和账簿,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按月、季、年进行常规分析,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4、根据输出的会计报表和账簿,进行专项分析,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和重大项目的发展变化。
5、根据对企业销售收入、生产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分析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四节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
一、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三个条件:配备了计算机硬件设备和
适用的会计软件;配备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建立了严格
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甩账前的准备工作
(一)熟悉甩账流程:第一步,购买软件并从软件销售单位获取软件评审合格证书;第二步,建立会计电算化各项管理制度;第三步,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并行至少三个月;第四步,填写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自查表;第五步,财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审查指导;第六步,正式甩账。
(二)操作人员要持证明上岗(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明)
(三)手工会计处理与计算机会计并行不少于三个月
(四)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员分工体系
(五)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数据收集规范化、会计工作程序规范化、会计信息输出规范化。
三、计算机处理与手工处理并行
四、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提交的资料
(一)上机操作人员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明与毕业证(复印件)
(二)同一会计期间连续3个月以上计算机与手工处理相一致的数据资料<机制和手工记账凭证;3个月完整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收入、支出等10种明细账;手工和计算机输出的会计报表。>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证书(复印件)
(四)《河北省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单位考核申报表》一式三份
(五)各项管理制度
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1、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内容和权限。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3、上机操作记录
第五节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范围
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和打印出来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等数据都称为电算化会计档案。
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
1、会计档案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纸制—磁性介质)
2、增加了会计档案的组成内容(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等)
三、科学化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意义
1、有利于保证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
2、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3、有利于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转。
4、有利于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综合利用效果。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基本要求
1、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2、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机内会计数据、软盘等备份的会计数据,以及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
3、系统开发资料和会计软件系统也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并由专人负责。
5、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到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6、对采用存储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存储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