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名称:讲师
招聘部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工学教研室、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电力科学与新技术研究所
电气工程系电工学教研室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工学教研室主要承担着面向全校本科非电类各专业开出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电工学”。 该课程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被评为校优秀课程和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省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1999年电工学教研室与“工业企业自动化”、“电子学教研室”及“楼宇自动化专业”整合成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目前主要在微弧氧化脉冲电源、“绿色”照明电源、功率脉冲电源、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极端环境下电驱动变换、水平井仪器输送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先进电能变换理论与应用技术领域有特色的研究。另外,在研究生教学方面,目前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学位课2门、专业课1门及实践课1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总装备部项目共30余项。
教研室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11人。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l 能承担本科生《电工学》、《电工学新技术实践》的授课任务;
l 拟承担研究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l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中的光伏发电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3、其它方面
l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l 参与电气工程系本科生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l 最后学历、学位:海外知名大学博士或985院校的国内博士;
l 具有留学经历至少一年者优先;
l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l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l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l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和潜力,发表与本领域相关论文/专利总数达到10篇以上;
l 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相关专业学习背景、具有光伏发电相关项目的研发经历者优先;
l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员,至少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国家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
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智 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前身为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教研室,是从事电磁测量相关技术和装备的专业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教师主要从事传感器技术、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汽车电子测控技术、配电网通信及监测技术、储能系统的动态测试与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研究所所在学科为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的国家重点学 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在2002-2003年度全国一级学科综合实力与水平评估中名列第二。
全所现有科学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5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另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知识结构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比较强大的创新研究能力。近年完成大型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项目约2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200余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l 能承担本科生《智能仪器设计基础》、《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课程,及《智能测试理论基础及应用》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l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传感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领域的科研工作
l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 “脉冲大电流测量及标定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
3、其它方面
l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l 参与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l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l 第一学历:985院校
l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l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l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l 能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传感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方向,且有相应的研究基础或经历。
l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过传感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领域的科研项目。
l 具备较强的用英文撰写、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能力。
l 有发明专利、有SCI论文者优先考虑录用。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2月,研究所主要为发展电磁应用领域而进行理论基础、组件、电路及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机电、能源、交通与环境4个方面。研究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下设电动车辆研究中心、电动车电驱动系统实验室、特种电机实验室、测试与控制实验室、电磁装备实验室、新原理电磁装置实验室。
目前,研究所现有在职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技师1人。教师中1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职博士生。其中50%具有国外从事1年以上研究的经历,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所近年来在微特电机、电动车、电机物理场研究、电磁弹射及新原理电磁装置等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泛承担了国际和国内的诸多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来源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的科技攻关计划、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企业及国际合作。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三等奖6项,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获授权40余项。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l 承担本科生《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电机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l 从事极限条件下电机驱动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超高速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超精密电机驱动控制理论、直线推进电机系统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
l 从事上述极限条件下的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硬件平台以及软件平台建设及研究工作。
3、其他
l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l 参与电气工程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l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l 第一学历:985院校;
l 年龄不超过33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l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l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l 具有协助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及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验;
l 具有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历。
3、科研方面要求:
l 能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内外在电机驱动控制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完成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经历;
l 精通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相对应的软件电路设计。
l 能够组织并协调实验室团队成员完成电机驱动控制的实验平台建设。
电力科学与新技术研究所
一、设岗单位基本情况
电力科学与新技术研究所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下辖的两个专业研究所之一。研究所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 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学和研究队伍,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电力市场、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电能质量、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 统光学测量与保护技术、现代电力系统战争毁伤与防御技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研究方向。
近5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型企业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获得各种科技奖励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百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
1、教学方面
l 能承担本科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及研究生《分布式电力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
2、科研方面
l 参与新能源发电及电能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3、其它方面
l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
l 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要求
1、教育背景和资格条件:
l 最后学历、学位: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l 第一学历:原则上要求211院校;
l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教学方面要求:
l 具备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l 具有进行研究生课程建设能力,可开设实验课程。
3、科研方面要求:
l 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新能源及电能质量研究方向;
l 具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及能够独立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四、应聘办法
应聘者下载并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申请表》(点击下载),并于2011年5月15日之前发到hitrsc@hit.edu.cn,邮件名称注明“电气学院应聘—姓名”,否则不予受理。收到材料后,学校人事处和电气学院将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发出面试通知。未获面试资格者,恕不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 肖磊 电话:0451-86413179
电气学院联系人:孟祥玲 电话:0451-86418297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