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监管影子银行频频出手
近日,中国银监会成立由尚福林主席担任组长的银行业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银行业相关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专家认为,此次改革将剑指影子银行,随着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张,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加大了资金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增加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供需矛盾滋生影子银行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中,影子银行越来越被广泛提及,尤其是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107号文),更是把影子银行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究竟什么是影子银行?在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看来,影子银行就是行银行类金融机构之实、无传统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它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影随形”来形容。社会各界对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定义不完全统一。但大家基本上有一种比较接受的认识,影子银行是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以外从事信贷、资金融通等机构和业务。
“107号文”指出,影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专家认为,影子银行的产生,主要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不断产生的融资需求与现有银行信贷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因此,对其他融资渠道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这是影子银行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当部分资金流向地产
盛松成认为,影子银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现实反映,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风险所在。事实上,影子银行一直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它的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来自信托公司和影子银行部门其他实体的融资金额创下历史纪录,占到全年总融资规模17.3万亿元人民币的30%,而在2012年这一比重为23%。
如此之巨的资金究竟流向哪里?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影子银行与信托、银行关系密切,其资金投向约有1/4和房地产扯上关系,剩下一半以上或与地方债有关。而财经评论员刘戈更是直言:“所有的影子银行都向一个领域集中,那就是房地产。地方债的钱去干什么了,可能包装在一个文化项目里面,或者一个市政项目里面,但是深究就会发现最终还是房子和土地。”
“影子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缩影,也是高负债的一个缩影。”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我国金融业最大的问题是迄今未能建立起市场化的信用体系,未能建立真正的风险控制体系。有些金融机构没有市场信用控制机制,一旦犯错一窝蜂地犯错,一旦赚钱大家齐赚快钱,随时面临“火山爆发”。
出台多项措施归口监管
影子银行在运行过程中缺乏透明性以及监管上存在盲区,已使其积累了大量的潜在风险。面对日益壮大的影子银行,监管层再也无法坐视不管。
“107号文”就明确了影子银行的监管分工,按照谁批准设立机构谁负责风险处置的原则,首次在国家层面对民间融资、融资担保业务及网络金融进行规范。针对此文,而后一系列监管动作频出:1月6日,银监会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防范四种业务风险。1月7日,银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宣告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清理规范开始。1月9日,保监会发展改革部召集8家公司,摸底保险(放心保)资管通道业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规范影子银行,实际上对银行及非银行相关行业进行了规范,对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也起到规范作用。对影子银行就应该辨证施治,在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情况下,应该归口监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建议,从四个方面将影子银行纳入阳光规范轨道:一是立监管,明确中央和地方二级监管体系,逐一落实各类影子银行主体的监督管理责任;二是建规范,形成覆盖影子银行的法规体系;三是疏需求,多方面、多层次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四是稳发展,控制影子银行发展速度。(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