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昨日,央行时隔8个月重启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与其期限相同的14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应声上涨,而其他期限资金却依旧下跌,显示央行此举并未对流动性造成伤害。分析人士称,从春节前意外宽松的情况来看,央行彼时或已对某些机构做了非公开定向操作,且目前尚未到期。
申银万国最新固定收益研报指出,央行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春节前的现金流失超预期,这意味着央行非公开定向投放量也可能超预期。而这些中短期限的定向操作或在节后某个时间到期。据申万调研,去年12月底流动性宽裕时期,央行亦曾采用过2500亿元的非公开定向正回购对冲回笼。
广发银行资深交易员颜岩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增幅弱于预期,且环比下降8.2%,活期存款流失严重。尽管如此,国有大行手里的企业存款等依旧较为充裕,这也支撑了1月份的天量信贷。颜岩认为,昨天的480亿元14天期正回购,从历史经验及其操作期限来看,只是一种临时调整性的常规操作。
宏信证券债券研究员姜惠平告诉记者,此次央行收紧的意味不强,更多是一种对目前资金价格处于“利率走廊”下方的纠正。当天的国开债招标结果属于中性,对信用品种几乎没有影响,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去年的正回购操作周期也是2月至6月,而央票则是下半年。央行的政策应该具有某种延续性。”姜惠平表示。
实际上,昨日的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依旧下行,隔夜利率下跌22个基点至2.65%,7天利率下跌18个基点至3.76%。而这一水平基本上处于去年11月以来的低位。
某国有大行上海总部货币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当前的法定准备金补缴、财政存款的季节性回笼等,都在边际消耗市场资金。而且社会融资量带动企业存款的大量增长,2月15和25日的补缴,估计总量在3000亿元以上。
这位人士补充说,随着定向操作到期后的回笼,央行可能会视当时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正回购甚至发行央票。春节前后的操作可能具有临时性措施,一般在节后一周左右逐步回归正常。
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央行此次操作是延续了去年末以来的偏紧政策。刘东亮认为,新公布的1月份进出口数据偏暖,被市场人士理解为流动性宽裕的一个原因,但这是否真如商务部所澄清的“不存在虚假套利”那样,可能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毕竟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工业品价格指数(PPI)等与之并不十分吻合。“未来的货币政策手段上,仅依靠正回购可能不够,需要密切关注。”他说。
实际上,央行采用定向操作也有其苦衷。证券时报记者向多家银行打探,说法莫衷一是,但至少隐晦地表明,货币当局仍不希望季节性因素会干扰到全年的政策实施。也就是说,非公开操作可能是一种类似于“定海神针”或“催化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