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红
尽管总量依然很大,但银行表外融资结构已经开始调整;不过疑似暗渡陈仓。
频频出现的兑付风险,以及决策层对影子银行的综合治理,貌似产生“震慑”作用。在中国央行公布的2014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中,可以窥见此种变化。
2014年1月的信托贷款增加1068亿元,同比少增1040亿元;而委托贷款增加3965亿元,同比多增1904亿元;这是因为部分表外业务绕到委托贷款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无疑,创2010 年以来最高水平、增加1.32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是数据亮点;而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的此消彼涨则耐人寻味;其画外音是银行表外业务还在大幅扩张,新增委托贷款亦增至历史最高值3965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票据也达到去年2月以来最大值4901亿元。
上述现象可能意味着,在当前经济模式未能转变,宏观经济发展受阻的情况下,高层对去杠杆和影子银行的管控也许有所趋缓。
与此同时,央行20日首次公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其较人民币贷款更接“地气”,能真实诠释地区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程度。
此消彼涨
据央行数据统计,201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33万亿元和39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同比多增2469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588亿元,同比少增207亿元。
委托贷款增加3965亿元,同比多增190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068亿元,同比少增104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901亿元,同比少增89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32亿元,同比少1917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54亿元,同比多210亿元。
而2013年社会融资数据显示,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同比增1.53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5848亿元,同比少增3315亿元;委托贷款增2.55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560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751亿元,同比少增274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0万亿元,同比少4530亿元;企业债券占比10.4%,同比低3.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219亿元,同比少289亿元。
这其中,信托贷款的转向并不令意外。从2013年的同比多增5603亿到2014年1月的少增1040亿元,暗示信托业或面临转型调整的挑战。实际上,信托行业2013年增速为46.00%,较2012年55.27%的增速下降9.27%,首次结束了自2009年以来连续4年超过五成的同比增长率。
中国农业银行李莉认为,信托贷款新增大幅减少,主要是信托贷款监管较严,且频频出现兑付风险,部分表外业务绕到委托贷款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银行表内融资和银行表外融资规模(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环比均大幅增加,带动社会融资规模在1月份创下单月最高纪录,为2.58 万亿元,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多1.33万亿元和399亿元。
同样,委托贷款规模的走高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诸多变化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去年4月份央行暂停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三种乙类账户的银行间债券开户,并叫停丙类户开户,这样压缩了债市的杠杆,造成企业债一片惨淡。二是银监会去年出台8号文限制理财投资非标产品,冲击了信托通道业务。
上述两大通道不畅,在2013年央行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下,信贷增量有限,股市融资几乎停滞,对于急需渴求资金的企业来说,只好走成本更高的委托贷款。
最后,受到类余额宝产品及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银行坐拥的利差越来越收窄,只好转向更多中间业务。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将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方式扩大兼并重组资金来源,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委托贷款业务的发展。
不过,总体上在李莉看来,1月贷款数据预示中国经济开局平稳。如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提升,反映投资需求增加。1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042亿元,创下2010 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尽管债券融资大幅下降,但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债券融资合计金额略高于去年同期。这说明1月份投资需求回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11年起公布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之后,央行2月20日首次公布了按地区统计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等东部六省市排名最前,其去年合计占全国比例为37.9%。
该六省市2013年融资规模分别为13826亿元人民币,12556亿,12070亿,10838亿,8345亿及7964亿。宁夏回族自治区去年社会融资规模最少,仅664亿元。广东是宁夏的20.8倍。包括,北京的2552亿委托贷款位居全国第一,新疆甚至出现负数,为-152亿。
但具体来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特征,则区域融资不平衡状况的改善明显。如:“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占同期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总额的52.2%、19.6%和21.9%;东部地区占比比2011年下降6.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比2011年上升2.0个和2.7个百分点。”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说。
而“融资集中度持续下降”与“地区融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是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另外两个特征。
上述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解释,前者是指2013年我国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最多的前六个地区集中于东部六省市,融资集中度比2012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2011年下降6.2个百分点。
后者是指,中、西部地区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较高。
有意思的是,央行认为,与人民币贷款相比,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全面地反映当地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但诸多研究机构对此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此次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公布的意义只在于央行增加信息透明度。